中青年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的重要骨干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格局境界、能力素质、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
中青班是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培训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抓住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管理监督环节,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培训近千人;各省区市委党校中青班培训1.5万多人。组织中青年干部培训,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中青年干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继教院中青班 助力地方人才培养
2018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55个中青干部的专题培训,平均每月就有5个相关的培训班开班,服务了来自河北、四川、重庆、武汉、江西、新疆、广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青年干部。
2018年继教院中青班开班情况一览表(部分)
河北省中青班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江西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云南财政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福建省直机关工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顺德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黔西南州中青年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
滨州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顺德区中青年干部提升政治能力培训班
重庆市长寿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青年管理人员培训班
武昌区政法系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杭州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济南市历下区中青年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
中青班主干课程
党性教育与理论武装
|
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
|
改革与创新能力
|
以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
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新经济体系
|
全域旅游创新发展
|
会展与城市营销
|
致公党党史及发展过程
|
城市金融创新与金融产业升级发展
|
新时期参政党建设
|
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民主政治历史变迁和协商民主
|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发展新动力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红船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
科技成果转化之“校”、“企”、“地”产学研模式探索
|
宏观形势与政策
|
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与供给侧改革
|
前沿科技与应用
|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发展趋势
|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困局与突破
|
大数据时期下农业产业发展
|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与启示
|
转型期社会民主热点问题与社会稳定
|
智能制造与机器换人(兼论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与改革举措
|
区块链与互联网金融
|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与实施
|
互联网+智慧城市
|
深入解读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
|
互联网+信息化建设
|
领导与管理能力
|
领导干部经济学思维
|
“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与应用
|
新形势下防范处理邪教工作
|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政府干部法律风险与防范
|
浙江经验
|
“八八战略”与浙江发展
|
态度决定人生——青年干部智慧与工作目标
|
踏上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兼论浙江经验
|
新时代青年干部理想信念与担当作为
|
城市管理杭州实践经验介绍
|
青年干部成长与领导力提升
|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浙江省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分享
|
青年干部形象塑造与公务礼仪
|
杭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及思考——以新城综合体为例
|
河北中青班:品牌建设新实践
受河北省委组织部和河北省委党校委托,自2016年4月始至2018年10月末,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先后承办了总共六期河北省中青班,培训历时两年半,人次达1176人,每期培训2周。这6期培训班开展情况如何?都有哪些亮点?下面就同大家一起做个分享:
一、项目背景
河北省处于改革发展任务最为繁重的阶段,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治理环境、脱贫攻坚、维护稳定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同时,河北省也面临着重大发展历史机遇,特别是规划设立雄安新区,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都为河北发展带来一系列最直接、最现实、最深远的积极影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中青年干部如何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助推河北省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对中青年干部集中培训,提升其能力素质,适应新时期河北省发展需求愈发显得重要。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协同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扶贫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先进的发展经验和新颖的发展理念,既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能很好地解答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等改革发展过程中河北所面临的问题,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的执行单位,依托浙江省经济发展优势和浙大雄厚的师资优势,成为此次培训班的首选地。
二、前期筹备
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童晓明带队走访河北省委组织部
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委党校对培训高度重视,前期进行了精心的筹划,与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就培训细节进行了多次沟通,反复地商讨,为本次培训班顺利开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童晓明携负责此次培训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前往河北省调研,与省委组织部干教处处长张奇光、省委党校培训部主任宋玉书等座谈交流,深入调研培训需求及培训方案。学院中青班筹备工作小组召开了8次专题会议,讨论中青班办班方案和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三、教学方案设计
1、课程设计前的研讨
在培训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根据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的要求,以及中青班学员的实际需求,教学部组织团队,认真解读相关专题文件,精心研发切合学员实际需求的专题。为了保障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前瞻性和方案的专业性,项目特别邀请了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中科商学研究院学术院长、教授王曙光作为项目课程方案设计顾问,开展课程前期顶层设计的咨询辅导;此外,还邀请了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贺慈浩,作为现场教学指导老师。
王曙光老师参与项目前期筹备会议
贺慈浩老师参与项目前期筹备会议
2、15次专题教学、2次现场教学、2次分组研讨
在课程设计方面,在与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围绕河北省委组织部对培训班安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学院将“两浙”优势(浙江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和浙江经验、理念优势)有机融入到培训方案设计过程中,采取讲授式、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安排了15次专题教学、2次现场教学和2次分组研讨活动。
15次专题教学涵盖与浙江经验相关的“八八战略”与浙江发展、金融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浙江省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分享、浙江经验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启示等知识的学习;以及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乡村振兴战略解读、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与创新等课程内容的解读,。既有政策理论分析,也有案例经验交流,力求体现理论、政策、实践的前沿性,内容系统丰富,针对性强。选配师资阵容强大,既有来自浙江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也有政府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学者型官员。他们对所讲授专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精准的把握,能够给学员带来前瞻性、全局性的思考。
现场教学的授课方式,能够把考察学习现场变成课堂,把实践者变成教员,把实践经验变成教材,让大家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中对号入座,反观本地发展,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一直高度重视现场教学工作,本次培训也不例外,在课程中一共设计了8次现场教学和4次异地教学。学习期间,学员们分别前往中控科技集团、传化集团、浙商博物馆、杭州市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等地进行调研参观。
在分组研讨部分,教学部首次引用“世界咖啡”的教学研讨模式,进行充分互动尝试。本次“世界咖啡”研讨模式通过安排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工作岗位的学员,针对多个相关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集体智慧。打破过去所学或是经验所限,协作对话、分享知识、创造行动,真正构建学习型组织。
在教学部专业团队力量和特邀专家的协助之下,本次培训力求做到教学顶层设计更加科学,研讨方式更加有效,风险把控能力更加强化。
四、组织管理
对于本期专题班,继续教育学院按照重点班工作要求专门组建了由学院领导和培训部、教学部、学务部、后勤与服务部、质量控制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领导及项目主任、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工作群,协调部署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有衔接,质量有保证,措施有落实。树立一流意识、按照一流标准,克服资源紧、要求高等重重困难,竭尽全力把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做深做好。从前期准备、中期管理和协调服务、后期评价反馈,华东一区培训部正副主任全程关注,项目主任和班主任全程跟班,为学员们做好各项教学组织与教学服务工作。
五、后勤保障
本着“校内上课、校内住宿、校内就餐”的原则,在培训高峰月份资源十分紧张的前提下,几经协调,学员们统一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内宾馆入住。校内宾馆距离教学楼步行仅五分钟路程,方便大家有更多时间感受浙大美景。
在餐饮方面,为改进学员就餐体验,本次培训专门根据前两期培训的调查反馈意见,根据河北省学员提出的餐饮需求,安排口味更清淡的菜肴,每餐配备面条、馒头、小米粥等符合学员饮食习惯的主食,并且划分了专门的临时用餐区域,避免排队过长、饭菜搭配与饮食习惯不符等问题。此外,为了避免就餐环境拥挤,采用了错峰就餐的安排。
六、质量监控
学院教学质控部门全程参与培训项目的质量监控工作,通过手机移动端,让学员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以确保培训质量;学院随机安排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及讲堂纪律,评估教学效果、学员到课率和学风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关注重视年轻干部就是关注未来、谋划未来,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就是制胜未来、赢得未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打造优质精品课程,助力各地的青年干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