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

供给侧改革:破解“海淘”下的“供需错位” ——浙大开设“供给侧改革”专题研修班

发布日期:2016-06-15 访问次数:1744次

“供给侧改革”为何屡被提及?我们或可从国人海外购物潮的角度,通过破解“海淘”下的“供需错位”来对“供给侧改革”进行精细解读。

    如今,国人都热衷于去日本买马桶盖,去新西兰买奶粉,去荷兰买剃须刀……中国游客在海外购物不可谓不“豪”。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2015年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人民币。根据银联支付系统数据,对于中国游客而言,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是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日本观光厅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额占全部访日游客消费总额的四成,中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约合1.6万元人民币,位居各国游客榜首。据估算,中国游客为韩国经济贡献了220亿美元,占该国GDP的1.6%。

临近春节,这股海外爆买风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也风靡起来,全球购成为商家们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利器。

    对于海外爆买的热情,各路分析见仁见智,价格、质量、新奇……种种理由形成了对海外爆买的支撑。购买的种类也早已不单是奢侈品、奶粉、纸尿裤、保健品甚至笔、本子、退烧贴、马油都成为海外采购的热门货。而且这种海外购买的多元化、对海外产品的认可在年轻人的购物行为里表现得格外明显。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品质化,另一方面是国内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竞相压价,消费和供给的错位把消费需求推向了海外。

    “海淘”正是由于这种有效供给无法满足消费诉求所造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解决这种“供需错位”问题。“海淘”呈现出的正是当前国内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与一些领域的供给不足并存交织的普遍状况,这种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并存造成的“供需错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就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11月10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不断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短短几天,习总书记在国际国内两个重要场合提到供给侧改革,可见其意义非同一般。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供给侧改革,并不是要将原来同属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解套,而是在单一需求侧的用力无法发挥充分作用的情况下,加大供给侧改革,对接供给与需求,共同激发活力,使经济增长从“三驾马车“牵引模式切换到“供给侧”和“需求侧”双轮驱动模式。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注重对接消费需求,将生产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们热衷海外购,原因不外乎:现在国内供给端提供的商品,并没有完全满足需求。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从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转变为“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穿得暖还要穿得美”。那么,既然高质量的产品有市场需求,就让没人搭理的自然淘汰,受到欢迎的大力发展,形成高水平的有效供给。

    “供给侧”就是要通过改革,对“供给过剩”的行业产业去库存,对“供给短缺”的行业产业扩大有效供给。通俗地讲,就是要淘汰落后的产能、产业、产品,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品。从这一角度讲,“供给侧改革”对满足人们多样、升级、提质的消费需求,确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Reserved.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地址: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 电话:0571-8697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