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6-08 访问次数:1422次
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开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最长的远洋航线,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此后陆权大国思想引发的是非之争使中国开始了300多年的海禁,郑和所留下的遗产,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便消失殆尽。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式向世界宣称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外界认为这是中国正式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增长,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这样的趋势和特点是带有普遍性的,同期,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步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016年5月24、25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院士在舟山校区(海洋学院)考察调研。潘云鹤是浙江大学海洋学科和海洋研究最早的推动者。他指出,浙江大学多年来希望建设的海洋学科到现在已经初见规模,期望海洋学院按照“国家要赢、学校要赢、学院要赢”的原则,探索实践发展的新模式,以后发优势,努力办成浙江大学引以为傲的一颗明珠。
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海洋学院党委书记朱世强,校长助理、海洋学院院长陈鹰陪同下,潘云鹤考察了舟山校区和海洋工程技术系列大型实施设施、摘箬山科技示范岛及其上岛项目建设情况,并赴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院企合作情况。他对舟山校区建设和海洋学院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在浙江大学海洋学科发展专家咨询会上,潘云鹤会同苏纪兰院士、封锡盛院士和庞学铨、黄建钢、刘继荣等专家学者,为海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他指出,海洋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定位于十年以后所成为的状态,应在如何实现“国家要赢、学校要赢、学院要赢”三个方面深入思考,明目扩胸。要瞄准国家在海洋强国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包括海洋工程、智慧海洋、海上智慧物流、亚太国家战略等领域和方向开展重点研究。
潘云鹤建议,浙江大学应有1/3的学生可以到舟山校区来度过一段时期的求学时光。“这些新的重要课题不是全都要海洋学院的学生去完成,是要浙江大学各个学院的学生结合起来一起来完成的。所有参加海洋课题的学生都可以到舟山校区来。”他期望海洋学院按照“三赢”的原则去创出一条新路来,不仅为浙江大学,也为全国高校在另外一个地方办学、分布式前进,探索形成“群智”的办学模式。“这样海洋学院可以办成浙江大学的一颗明珠,浙江大学也会因为学院的成功而感到骄傲。”此外,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浙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执行办学单位,结合目前海洋领域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党政干部专门开设了海洋经济和蓝色海洋等相关培训课程。
学院通过密集式的培训,结合专题讲座、讨论互动、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党政干部系统学习经济管理业务和海洋经济基本技能,注重形成强烈的港口经济意识、国际市场意识和全球竞争意识,适应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化海洋合作与竞争的要求,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再上新台阶。
(供稿: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端培训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