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5-28 访问次数:3609次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近日在安徽芜湖举行。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签约亮相。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浙江大学如何当好“发动机”,如何发挥好人才泵、创新源、思想库作用?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人才泵:组建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组建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是高等教育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创新。长三角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与高精尖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表示,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目标,是打造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研究型大学合作载体,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的任务,主要是共建一流学科联合体,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共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共织国际高校合作网络。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组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吴朝晖指出,长三角的研究型大学可以依托联盟这一高端平台,更加有效整合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国际化资源,实现联动协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高等教育品牌,全方位服务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一是推进创新网络化、生态化发展,使得创新的要素更加集聚,为打造全球科创高地作出贡献。二是汇聚高层次人才,向着全球高层次人才汇聚高地迈进。三是联盟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推进产学研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创业的高地。
“作为秘书处单位,浙江大学将在联盟中至少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联通各界,推动多方力量实现跨界发展。二是服务支撑,服务好联盟各成员单位为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合作共赢。”吴朝晖表示,五所高校将做好排头兵,不断凝聚共识,推动联盟高校间的增量发展。
联盟采取“联合、共建、协同、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可由相关高校牵头组建学科联合体、教育合作组、科技协同中心等创新合作载体,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每年拟举行系列论坛及会议。
创新源:成立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
近日,浙江大学对外宣布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学校将以研究中心为平台依托,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学科和人才优势,全面参与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也为浙江省更高质量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政策解读和应对方案设计。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介绍了这一新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决策咨询、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而研究领域共有五个方面。一是产业一体化。探究中国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前瞻性谋划产业发展,着眼未来更高效率地嵌入全球产业体系和价值链分工体系;研究和谋划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和扩散作用、各区域制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策略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优化举措。二是空间一体化。深入研究长三角各区域产业和功能定位,以及区域一体化中的江海联动、空铁联动、港航联动的问题。三是社会治理一体化。研究突破行政边界的社会治理协同体系构建、开放和国际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路径和策略、各地区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转变的具体对策等问题。四是制度与政策创新。着力研究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的思路和具体方案。五是城市群。研究长三角都市圈和城市群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工和协作体系构建、城市联动发展机制等相关问题。
黄先海说,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全力谋划的一个拳头产品是准备在10月份左右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主要对长三角区域内的商品、资本、技术、服务和人员的流动程度进行定量化的刻画和测量,这将是全国首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
据了解,中心将依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协同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及相关学科的力量,有效发挥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大学将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国内外研究资源、组织一流的研究团队是浙大建设好这一研究中心的三大法宝。一是整合研究资源,打造高水平智库。充分发挥新型学术平台的作用,依托和整合浙江大学现有学科和智库资源优势,联合国内外专家网络,开展区域一体化的相关研究工作。二是总结发展经验,定期发布咨询要报。中心将就区域一体化的政策动向,发展情况以及特定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定期发布咨询要报,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也为广大企业区域布局谋划和发展战略谋划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智库联盟,举办区域一体化高端论坛。通过智库联盟,共享研究资源,深化研究成果交流。
思想库:打造长三角高端论坛
浙江大学积极打造长三角高端论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献策。长三角在生物医药等方面保持着全国领先的政产学研优势,既有上海、杭州湾、海州湾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又有以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医药专业高校,还有以中科院药物所、国家基因组南方中心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体系。
为此,今年4月底,浙江大学在上海举行长三角论坛,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主题,分析生命科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为生命科学从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贡献智慧。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院士在论坛上就原创新药的缺乏展开剖析。他认为,生命科学、数理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的会聚,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带来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给新药研发带来新的机遇。
“生物医药产业是现在与未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蓝海。”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杨波也对我国新药研发总态势进行了深刻剖析。她认为,长三角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这是因为长三角受政策环境利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优势明显。论坛上,她还就如何应用人工智能重塑新药研发和与会学者开展头脑风暴。
对于自然脑与人工脑如何有机结合?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则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中国疾病负担比例中,神经精神疾病高达20%,超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他认为,近年来脑科学研究新技术的发展及交叉学科的加速会聚,脑科学研究迎来了重大突破的机遇,解决人类身心健康迎来风口。
在这个长三角高端论坛上,浙江大学坚持开放发展,充分链接全球优质的科学资源,与广大校友、合作伙伴等泛浙大的创新力量一道,推动更深入的合作、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比如,以论坛为纽带,共同携手打造优势互补的学科联盟模式,加快推动多学科交叉会聚,倡导基于共同的科学问题开展学科合作,合力构建引领未来的学科高峰。在探索优先转化的社会服务机制方面,也可以通过论坛平台,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进一步贯通创新链、学科链与产业链,共同引导创新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动能,凝聚长三角的人才高地优势,一起应对人类重大挑战,合力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发展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