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

未来双十一你们负责买买买,浙大机器人负责拣拣拣!

发布日期:2016-12-16 访问次数:987次

朋友们,有没有为双十一爆仓、宝贝发错而苦恼?有没有对野蛮分拣感到无奈?有没有为快递过程中缺斤少两而不解?如果有天,为我们分拣包裹的全部都是浙大机器人,会怎么样?

今年“双11”,天猫创下了1207亿元的记录,而这个新纪录又一次考验了物流业。为了提升仓储分拣和分装效率,让商品以最快的时间送到客户手中,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使用机器人,亚马逊仓库机器人KIVA更是成了“业界典范”。

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勇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发一款与KIVA不同的智能移动操作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既集成了KIVA的灵活便捷,又搭载了更为前沿的人工智能,为未来中国智能仓储描绘了一幅新蓝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勇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是如何进行新型机器人的设计的呢?

 

功能强大

与传统机器人不同,刘勇科研团队正在攻关的这款机器人既有脚,又有手,同时具备移动作业和精细作业的能力,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极大地节约能耗。

“KIVA的工作方式,是将仓库中的货架整体搬运到分拣线上,再由机械臂进行分拣分装,由于需搬运整个货架,整体看来能耗太大。”刘勇介绍说,移动操作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己去货架上抓取想要的货物再分拣到流水线上,实现了精细化操作。

 

获“两化融合”资助

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刘勇表示,开发这台机器人的初衷,便是为了解决浙江电商发展的难题。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想要积极响应政策,但是又面临着高成本的巨大压力。

“尤其是像物流行业,经常面临个性化选择的柔性操作难题,制约了电商产业的发展。”去年,刘勇提出的“工业智能移动操作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基础理论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的资助,加速了这个机器人走入仓库的进程。

 

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开发面向华为工厂的智能移动操作机器人,已设计、开发出面向工厂复杂环境的智能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

团队还参加了美国亚马逊公司举办的“亚马逊取物挑战赛”,在2015年度取得了全球第五的佳绩,研制出了轻小型、大负载和高精度7自由度操作臂,提出了高速高精度视觉伺服系统的位置和力控制算法,掌握了视觉感知伺服下的复杂物体精确抓取这一关键技术,可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很好的研究背景和工作基础。

除了会分拣快递的机器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发明了会对打乒乓球的机器人“悟空”,上镜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空中机器人队(ZMART)获得了2016年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唯一一等奖等等。

 

前景展望

 除了仓储,未来这款机器人还将走进更多的领域。刘勇认为,近年来随着3C制造、医药、化工、仓储物流以及装备制造等行业应用中日益迫切的“机器换人”需求,采用固定基座的操作机器人或者是仅具备移动搬运功能的AGV机器人逐渐难以满足上述行业中的灵活作业、柔性调度等需求。

 因此面向工业应用需求的移动操作机器人成为目前两化融合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替代人工完成危险物品、重载物品的搬运与操作、以及大量重复性的作业,提升传统工业机器人作业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听了浙江大学的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奋斗与荣耀,你是不是也萌发了一种好好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冲动呢?不妨从今天开始沉迷学习无法自拔,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你也会成为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哦~

(内容提供:浙江大学高端培训网

 

Copyright © 201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Reserved.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地址: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 电话:0571-8697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