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2-16 访问次数:920次
数据显示,中国仍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800多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截至201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2020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那么如何摘掉贫困的帽子,尽快脱贫?
2016年,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就“互联网和电商精准扶贫”在农村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赞许。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加速,电商扶贫工作异军突起。
2016年,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众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聚焦电商精准扶贫。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加速,电商扶贫工作异军突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互联网+扶贫’的力度”,支持以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促进贫困问题解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加速,中国电商扶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至2016年上半年,阿里巴巴通过农村淘宝项目已在全国29个省近400个县的1.8万个村建立起了“互联网+”服务体系,招募了2万余名合伙人或淘帮手。帮助贫困地区增收节支,带动贫困青年返乡创业,促进当地经济、教育、健康发展,并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开拓国际化视野,根据“一带一路”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进国际消贫。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指出,当前电商扶贫实践中存在“农户分散生产导致的规模问题、个体经营导致的质量问题、长期信任缺失导致的信任问题”三大瓶颈。如何打破瓶颈?
相关人士分析,农村电子商务要与“新农人”相辅相成。政府要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电子商务相关人才,打造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积极性和信任感;以农村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为重点进行规模化管理。要培养真正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仅仅通过上课和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尽快在农村进行产业布局,为青年人创造学习、实践的机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懂电商、会电商、能把电商做好的“新农人”。
(内容提供:浙江大学高端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