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09 访问次数:47次
2025年3月20日至23日,浙江大学“头雁”导师邵科、福建省农科院魏秀清研究员、杭州光禾作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杭州银石文化公司负责人叶永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华东三区培训部项目主任金春林等老师组成“头雁”导师团奔赴福建省宁德市与龙岩市,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头雁”项目跟踪服务之旅。此次行动肩负着扎实推进福建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提升“头雁”培育实效性的重任,意在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的智慧动力。
行程紧凑,调研深入
岳向荣与卢彬阳的迦蓝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王海贸易有限公司专注于紫菜海带等海产品的电商销售与供应链服务。导师团建议他们创新产品形态,推出海产品肉松等新颖形式,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的追求。进一步改善海产品口感,提升产品品质。此外,借助餐饮店铺的消费场景,打造餐饮驱动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当地海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吴海燕的福缘富茶叶有限公司和温进华的寿宁云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聚焦茶叶加工销售与高山蔬菜、粮食种植。导师团强调,寿宁作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长寿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吸引大中型企业认养茶叶生态基地,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深度产销对接,提升产品附加值。蔬菜种植方面,选择特色品种,错峰生产,以差异化策略开拓市场。
李钜祥的客家龙泉生态家庭农场以柠檬种植和销售为主业。导师团为其指明两条发展路径:一是借助电商平台,突破地域限制,将柠檬推向全国市场。同时,在龙岩市区建立中转仓库,降低快递成本。二是引入美术生写生班,打造美术工作室,让游客在体验土楼文化的同时,带动柠檬等农产品销售,实现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王宗探的高南塘家庭农场主营梨的种植和销售。导师团建议加强自媒体建设,通过讲述梨背后的故事,提升产品文化价值。在产区基地建立采摘休憩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采摘体验,增加产品附加值,让游客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为农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钟海洋的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涵盖百香果种苗、种植、销售全产业链。导师团提出,加强与农科院合作,研发培育优良品种,提升产品竞争力。创新百香果鲜果营销方式,推出组合式礼盒装,吸引更多消费者。利用靠近红色景区的优势,建立产地研学游项目,吸引游客观摩打卡,提高综合效益。此外,寻求与其他公司合作,加工百香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沈树朝的丰盈农场以水果种植和销售为主。导师团为其规划了多条发展线路: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科普教育馆,发挥教育功能。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党校教育基地和学生课外辅导基地,通过研学教育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化种植结构,引入优质柑橘品种。加强自媒体传播,提升农场知名度。总结梳理农场经验,塑造品牌形象。与农科院专家合作,建立院士(教授)工作站,推动产学研合作,赋能农场发展。
林耀妹一家的捷圣山苏蔬菜专业合作社,专注于蔬菜种植与销售。导师团建议利用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扩大优质产品影响力。开展优质客户产地探访游,通过自助小火锅等方式,增强客户对蔬菜品质的信心。寻求与浙江、上海等地渠道合作,拓展销售市场。培养农二代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能力,为农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此次浙江大学“头雁”导师团赴福建跟踪服务活动成果斐然。导师们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为“头雁”学员企业“把脉问诊”,开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良方”。这些建议不仅为学员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福建省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未来,浙江大学将持续关注福建省“头雁”项目发展,加强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持续开展跟踪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在福建乡村落地转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福建省乡村产业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将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