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浙江》杂志2019年第5期
发布日期:2019-03-28 访问次数:4262次
仲春浙江,一场场春雨,让广袤田野生机勃发。春耕大忙的浙江农民又收到一个春天的捷报:2018年,全省农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万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浙江全省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期望和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新要求,紧扣“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旺、生态美、人才兴、人文和、治理优、百姓富,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
高站位谋划部署
2018年8月2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在北京签署《共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首批筛选6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成为先行创建市县。
建德市寿昌镇举办农民丰收节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将其摆上“两个高水平”的优先位置,纳入全省富民强省十大行动,高起点谋划、高站位部署、高效率推进。
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54个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实绩考核办法等制度。各市县均参照省里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形成全省上下同向发力、同步前行的工作格局。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52个配套政策,形成了“1+1+N”方案体系,明确了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实现的总目标,提出了“五万工程”“五大行动”和12项标志性工程,确定了5000亿元的投资项目主抓手。
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浙江推进大会等全省性会议,层层动员部署,蹄疾步稳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2018年10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浙江深入总结经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前不久,中办、国办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区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全国学浙江,浙江怎么办?省委提出,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基础上,全面启动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城镇,到2022年全省基本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把“千万工程”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
龙泉市宝溪村民宿
以万个景区村庄创建工程为载体,浙江开展美丽乡村“五美联创”,纵深推进“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整体提升乡村风貌。2018年,全省培育创建第三批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0个,评定A级景区村2640个,其中3A级景区村465个。有11镇、34个村列入全国美丽宜居村镇示范,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浙江启动实施“百镇示范、千镇美丽”工程,系统提升城镇产业发展、环境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力争到2020年建成100个示范城镇和1000个美丽城镇,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姊妹篇”。
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浙江把推动“以文化人”和加强公共服务作为“千万工程”的两翼,着力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浙江深入实施“万家文化礼堂引领工程”。目前,共建成11059个农村文化礼堂。在文化礼堂,村民集体议事,组织“村晚”,宣讲政策,丰富了乡村生活内容,更为乡村振兴凝神聚力。
宁波农村文化礼堂上演“村晚”
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的要求,浙江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力提升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二月掘笋,三月赏梅,四月收茧,六月品桃吃新米饭,七月掘藕,八月摘梨,九月柿黄,十月橘红,十一月拔甘蔗,十二月宰猪杀羊网鱼打年糕。”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村民对记者说:“随着农产品销售展等活动全年持续举行,村民一年到头忙着挣钱。”
瑞安农业“机器换人”促春耕
顺应城乡产业聚合、三次产业融合的新趋势,浙江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多层次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乡村产业新高地。
2018年,浙江启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创建三年行动。推进整洁田园建设,评出100个“最美田园”;推进畜牧业绿色转型,新建省级美丽牧场324个;发展水产绿色养殖,累计推广5000多亩池塘循环水养鱼“跑道”;85个涉农县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伴随发展方式转变,浙江农业突破耕田养殖,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茶叶、水果、畜牧、水产、竹木等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52条,年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产业融合,助推了农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现代农业园区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比周边地区高出30%以上。
浙江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让传统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台州绿沃川农场,种植蔬菜不沾泥土,播种、收割、采摘都是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不仅亩产翻倍,还打破了蔬菜种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制约。
启动实施数字乡村行动,依托省政务云平台和省公共数据平台,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田园,做到“北斗开天眼、云端掌农机、线上销产品”,给浙江农业带来全产业链的“裂变”。
近年来,围绕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浙江科学推动各项改革集成聚合,形成改革的组合效应、协同效应、叠加效应,激发城乡融合发展的不竭动能。
江山市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鲜切花基地
2018年,浙江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浙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7.4%。为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各地还加快农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发证。
在集体产权的权属确认工作基本完成基础上,浙江出台管理办法,支持各地开展股权继承、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权能改革试点,全省30%以上的市县制定放活股权权能政策,建立了市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93个、乡镇产权服务平台979个。到目前,累计交易3.3万宗,交易额超100亿元。
为农创客定制“先锋贷”、为农产品设计各类险种、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政银保担”合作机制……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问题。2018年,浙江涉农贷款余额3.6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3万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05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浙江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吸纳会员6.6万个。在此基础上,各级农合联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建成省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112家、新型庄稼医院80多家,组建产业农合联89家,“智慧农资”覆盖全省2/3的县(市、区)。浙江还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评审并轨、证书统一。2018年,评定新型职业农民高级职称55名,鉴定各类农业职业技能6112人。
乡村振兴,既要看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也要看“精气神”好不好。浙江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三治结合”体制机制,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区。
金华市金融部门推出“好家风信用贷”
浙江深化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高标准落实“浙江二十条”,倒排整改后进村党组织1552个,处置不胜任不称职干部1587名,选拔补充1816名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吸引13962名大学生回村任职,44.8%的行政村班子有大学生,大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自治增活力,法治立规矩,德治扬正气。自从“三治结合”的浙江创新实践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后,浙江不断总结提炼,全面推广,并将“三治结合”写入各村村规民约。村民说事制、民主恳谈会、村民票决制、道德评议团、“一村一法律顾问”等“三治”载体层出不穷。
浙江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推广“村情通”基层治理,“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建起了一个广覆盖、全联网的“数字天眼”。
浙江注重发挥德治的先导作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最美现象”,推进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深化推广“草根道德奖”。全省广泛开展好家风建设,有700多万户家庭参与立家规树家训,建成150多个家风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大兴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之风。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