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2-28 访问次数:3034次
——学习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平台化、共享化为主的管理革命的呼啸而至,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临矿集团”)提出了“学习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以思想建设助力发展。2017年4月至今,临沂矿业集团先后组织768名领导干部和专业骨干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思维转型、能力升级”专题研修和资本运营、混合所有制改革、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贸易和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等七大主题的专业培训,并结合集团实际和工作短板,定点突破,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来到浙江大学之前,集团董事长刘孝孔提出了给临矿集团浙江大学培训班的思考讨论题,要求培训学员立足于改造自我、突破自我,把握机遇、重建自觉,颠覆固化、开辟新局,实现思维转型、能力升级、精神蜕变,回答好临矿“三问”——即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特别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临矿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是什么?未来影响和制约临矿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临矿怎样创建和造就软、硬实力“双领先”的体制机制?
2017年是临矿集团历史发展中的变革、转折和跨越之年。下决心开展大规模轮训,是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打破旧有束缚的利器。带着“临矿三问”,集团的系列培训拉开了帷幕。
董事长刘孝孔出席开班式
一、认真求索——临矿人的优良学风和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
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每年大约有10万余名党政干部、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学员前来学习,临矿集团的700多位学员,是2017年学员队伍中的亮眼标兵。他们以整齐统一的着装、认真严谨的学风、全情投入的分享与积极踊跃的交流赢得了授课老师与学院教职工的高度肯定。从酷热难当的炎炎夏日,到寒风呼啸的凛冽冬天,华家池畔的教室里留下了他们孜孜不倦求学问道的身影。
前期需求调研:求真务实,学院结合集团自下而上提出的需求,提供专业意见,优化培训方案
带着“临矿三问”而来的学员们来自集团公司的不同岗位,甚至来自不同省份。如何真正有效促进学员思想解放、行为转变,帮助企业实现真正转型发展呢?首先就是课程必须有针对性。为了做好课程设计,在校企双方的对接过程中,继续教育学院将需求调查表发送给企业,临矿集团则根据调查表开展系列需求调研,最后,汇总为培训需求提纲,其中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具体需求,由学院对需求结果进行分析,并配备相关专题与老师。例如在人力资源培训专题,临矿集团就集团总部与各分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最关心的“薪酬与激励机制”“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内容进行了汇总,并由人力资源部与项目主任对接课程需求,区域教学岗老师协调参与,做好课程安排落实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需求调查表
在一些重点难点专题培训项目的推进上,继续教育学院从专业角度提供更多指导与参考意见。例如在9月举办的临矿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专题培训班”中,由于混改工作仍然是全国性的一个重点难点工作,从现行的混改探索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其推进远不及政府与市场的预期,改革遭遇了不小的难题。临矿集团作为国企,也急需开展相关思考与探索,并非常希望借鉴浙江的混改经验与教训,但是他们对于课程设置和师资选择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对此,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今年5月承办的中组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课程设置和现场教学经验,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指导参考意见,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课题,助推了培训班的顺利举办,确保了培训的效果。通过前期真实有效的需求调研和专业指导,使得临矿集团系列培训真正成为帮助员工成长、帮助企业转型,融入和植入新思维、新思想、新技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良药”。
集团与学院领导在浙江大学就培训开展座谈会
临矿学员在浙江大学培训上课
培训学习过程:认真听课学习,开展研讨交流,深入现场教学
在专题培训中,临矿集团的学员们常常反映,在浙江大学的培训学习特别“接地气”。这种“接地气”,一是来自于授课老师的组成。在继续教育学院的授课老师中,不仅有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制定政策或者影响政策制定的政府官员,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就的各领域企业管理者。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课堂讲授内容不仅仅有理论高度与深度,也有鲜活的实际案例,许多老师在备课中还会特别为培训班学员准备相应典型素材,让学员们边学边思考,促使学以致用。
除了专题学习,临矿集团的系列培训学习内容安排十分紧凑。大家在白天的8小时学习之余,还利用每天晚上2个小时开展紧张的研讨交流。研讨内容围绕“临矿三问”展开,并结合白天的课堂学习带来的思考与启发,进行大胆碰撞,交流心得。在研讨室,大家在头脑风暴中不断更新理念,促进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讨论的热烈程度常常使他们忘了时间,并形成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思路,使培训成果有了落地的机会。
临矿学员在分组研讨现场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主政浙江期间,留下了《之江新语》和很多体现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事迹,如八八战略、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等。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拥有阿里巴巴、吉利、娃哈哈、海康威视、万向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优秀企业。在课堂学习和研讨交流之外,浙江的浙商博物馆、安吉余村、海康威视、传化集团、娃哈哈等地都成为临矿集团学员们的现场教学地点。例如在参观传化集团的党建工作之后,临矿集团组织部部长何祥成表示,“没想到浙江的民营企业党建能做得这么好,真是让我们深受启发。最开始我们是希望参观浙江国企党建学习交流的,后来浙大继续教育学院建议我们对接民营企业,没想到打破了体制和思想束缚之后,所见到的东西真的能够让我们眼前一亮,也让我们学成归来之后,能够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学习心得,注重成果转化,提出行动改善计划。”
学成归来之后:书写研讨心得,评定等级,择优汇总成册
对于参加培训的600多位学员而言,来学习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集团要求带着问题学,所以除了紧凑的上课、扎实的研讨、丰富的现场教学考察之外,每人还必须向公司提交一份“答卷”——即结合企业实际,写下自己在浙江大学学习的体悟与感想,并从本职工作出发,去思考“临矿三问”,给出自己的解答,以此检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份“答卷”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要,还要经过评审考核。学员们的每一份学习研讨心得都须统一提交集团组织部与人事部进行盲审评分,再由集团对其中有见地的学习心得和论文汇总成册。12月,在临矿集团人力资源二期培训班开班期间,何祥成将集结成册的《浙大归来话升级》带到了杭州并赠送给浙江大学,这本论文集由之前来浙大培训的学员们创作,一共从203篇心得中遴选出了53篇优秀作品,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都令人耳目一新。
学员认真听课、记笔记
学员心得汇总成《浙大归来话升级》一书
二、兼容并蓄、全面保障——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实力
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浙江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与渠道,学校明确提出,要将“打造一流特色的继续教育”与“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打造一流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列为同等重要的工作任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办学单位,依托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平台,具有强大的办学实力。尤其在2015年完成运行体制机制改革之后,实现了高端培训精准服务的区域化,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教学服务服务,并且实现了培训过程管理的科学化,有效避免了市场无序竞争和廉政风险,加强了队伍建设,提升了学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例如在教学服务的课程设置与师资邀请环节,学院有专业的教学管理与服务部,日常开展师资维护、新师资与课程开发、现场教学点梳理与研发等工作,同时各市场开拓部门设有教学管理岗,具体对接约请老师。依托自主开发的培训管理信息化平台,可随时调度相关课程专题模块,查看对应师资信息及课程名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本次培训充分体现了继续教育学院优秀的师资整合能力,以及所有优质教学资源的配置能力。学院根据课程需要,在华东一区培训部项目组的努力下,邀请到了主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若干法律问题”的全国知名律师陈有西老师,主讲国企混改的张旭昆老师、主讲最新“人工智能 智能仓储”专题的刘勇老师,主讲人才体系构建的高健老师等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开设了思维转型与能力升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贸易和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等七大主题培训班,将前沿理论与实践思考传递给学员们,因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深受全体学员好评。
再如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环节,继续教育学院的每个培训班都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项目主任、一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班主任,全程负责跟班听课,及时听取学员建议,尽心尽力满足学员的需求。班主任工作包括接机接站、教室布置、教师迎接、现场教学点的介绍、制作结业视频等,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对于培训班的管理和项目主任与班主任的工作,临矿集团的学员们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他们的评价是“热情周到,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十分细心,工作认真负责,温馨感人”。
从硬件条件来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学主体所在的华家池校区占地面积达1200多亩,校内建筑面积达两万平米,拥有教学楼、东大楼、西大楼、中心大楼等教室资源,设有干训楼、浙江大学培训服务中心、新宇培训楼等住宿楼宇,以及第五食堂二楼、怡和楼、神农海鲜坊等自助餐厅,还有一所清真食堂,对于学员而言,配套完善,吃住行都非常便利。
这种兼容并蓄的师资与课程整合能力、优秀的组织保障能力等“软实力”,加上良好的硬件资源等“硬实力”,有力地保障了临矿学员在浙大期间学习培训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唯实唯新——鲁商眼中的浙商精神
“浙江大学”“浙商”和“西湖”历来被誉为浙江的三大文化名片。来到西子湖畔浙江大学学习的临矿学员们在今年的培训中,对于“浙商精神”感悟很深,“浙商精神”也成为了《浙大归来话升级》一书中最多被提及的关键词。
浙商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为浙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全国的“面积小省”“资源小省”,浙江依托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成为了全国“经济大省”。时至今日,新浙商的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成为了浙商不断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临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提文科在培训心得中写到:“浙大学习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并他们对实现目标的执着所感染的,就是浙商的‘四千万’精神。就‘千方百计’来说,我看到了两种含义,一种是对产品的深入,一种对执行力的重视。首先就产品来说,本次参观的海康威视让人惊艳,这家监控产品供应商主要生产研发摄像头及相关配套产品,他们围绕健康这一领域,‘千方百计’地增强性能、提高质量、研发功能,并将其关联到各种领域,拓宽了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在众多监控供应商中变得‘高大上’,做到了全球领先,这是一种将产品做到极致的执着,这是一种工匠精神。”
董事长刘孝孔及培训学员在海康威视参观
临矿集团设计院的解玉德写到:“从浙江的经济建设成就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浙江人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精神。以前总任务,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在培训学习中我们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物质成就的背后是精神,是浙江独特的文化个性。这就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浙江人不唯书、不唯上,敢闯、敢干、敢吃苦、敢为天下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只有一个:经世致用!也就是求实、务实,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为实用。浙江人有经商的传统,创业风气浓厚,全省民营经济的比重超过90%。据说这与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情密不可分——光是种田不能养家糊口,只好经商创业,于是才产生了‘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浙商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精神。”
以上种种感悟,不胜枚举。可见浙商精神已深深影响了来自临矿的各位学员。这种影响源自文化的力量,作为“鲁商”的代表,临矿集团在孔孟之乡,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守诺言,讲诚信,行商风格相对稳健,所以求“新”求“变”的浙商精神正是他们所要借鉴的。他们以谦虚好学之心,拓宽视野,转变思维,相信这种学习力,会成为促进临矿集团未来发展的生产力。
后记
集团向学院赠予锦旗与《浙大归来话升级》一书
“浙商之先,启智临矿;浙大之光,维新吾邦!”在临矿集团赠送给继续教育学院的锦旗上,委托单位指出,浙商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行者,浙商精神永远启智着临矿人敢为人先,不懈怠、不僵化、不停步;浙大是浙商的精神家园和思想高地,她的思想之光,永远会激励着临矿人创新创造和创业。
七大专题的培训虽然暂时结束,但是浙商精神与浙大理念却已随着学员的归去远播孔孟故里。感谢临矿集团的信任,同时在未来,继续教育学院还将肩负培养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优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历史使命,不断与时俱进,提供更具前沿性的教学模块与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将“浙商精神”和“求是精神”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临矿系列培训班部分开班合影
(继续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 卢海燕供稿)
(更多浙大培训动态请登录浙江大学高端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