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6-22 访问次数:1071次
6月1日上午,第五届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在杭州望湖宾馆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国内外高校的百余位法学专家、图书馆馆长齐聚西子湖畔,聚焦法律文献服务,探讨法律教育,共同助推中美法学建设。
论坛为期四天,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法律教育、法学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全美法学图书馆协会主席、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Ronald Wheeler、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林燕萍、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副院长Joan Howland、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作论坛主旨演讲。
图书馆:大学跳动的心脏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19世纪末,哈佛大学校长的一句名言直言图书馆对高校的重要性。从最初以藏书为中心到如今数字化、合作化的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的功能和价值正在逐渐转变。
“图书馆和教授是决定大学好坏的两个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图书馆可能比教授更加重要。”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指出,一座好的图书馆,还能够起到留人用人的作用。
据介绍,近年来,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全球范围收购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和档案,让图书馆成为了吸引人才的有利平台。目前,浙江大学馆藏图书近62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覆盖了所有学科范围。
“我们希望通过法律图书馆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中美双方在图书馆建设、法学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面向未来,重新规划图书馆建设,前瞻性地探讨问题。同时,中美两国法律图书馆馆员、信息领域工作者能通过这样一个工作平台,共同了解、建设、分享,推动两国法学建设。”罗卫东说。
法律信息与法律图书馆:立足专业,服务国家
“社会化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法律学科应用性强,法律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应该更为密切。”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林燕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都认为在依法治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的大背景下,图书馆要更加强化“共创、共享、供应”的社会功能,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文献服务。
赵骏还通过分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图书馆国际化的建设经验,指出中国的法学图书馆,一方面要在广泛借鉴国际图书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支持和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国际研究和交流,掌握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方法;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来发展法律图书馆。
法律图书资源共享:让学生与专业、图书馆共同成长
“法律和诗歌很像,它们有主题,有概念,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Ronald Wheeler表示,共同探讨法律图书馆的建设、讨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有望让学生、专业、图书馆共同成长。
赵丹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二学生。她告诉记者,法律图书馆,特别是数字资源的共享,让她能够便捷地搜索到国内外的各种法律案例,“特别是在不同法系中对案件的不同审判,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
在明尼苏达大学,教师们提倡体验式的法律教育,鼓励学生走入社会。“但我们也发现,法律信息与图书馆建设也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比如,图书馆员的多样化、专业化趋势愈加明显,国际合作增多,图书馆还需要满足社区的要求。”Joan Howland表示,未来会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来跟踪法学图书资源的变化。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执委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朱新力、CAFLL美方执委会联合主席James Duggan共同主持论坛开幕式。浙江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