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

浙江大学玉泉华家池俩校区,入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布日期:2017-02-22 访问次数:4484次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建筑群和浙江农业大学旧址(浙大华家池校区)入选啦!

细细数来,在浙江我浙的之江校区、龙泉分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求是书院、玉泉校区建筑群和华家池校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看看两处校区的美景吧!

 

玉泉校区的历史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是原浙江大学的所在地。浙江大学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老照片

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路甬祥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经过10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水平,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玉泉校区建筑群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建筑群位于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内,包括1-6号教学楼、11号教学楼以及3、4号学生宿舍楼和产业楼。

其中1至6号教学楼为浙江大学内最早的一批教学楼,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色建筑: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均采用传统式的宫殿大屋顶和西式房屋主体完美结合,厚墙重基,大气庄严,四角有江南民族形式的飞檐翘角,西部装饰多位传统中式。

 

第十一教学楼,亦为浙江大学内早期的教学楼,平面大致呈“Z”字型,中间用敞厅相连,楼层分3层和5层,错落有致,西式建筑,西部采用中式装饰手法。

 

华家池的传说

据传明朝初年杭州庆春门外有一华姓富豪,名兴祖。华兴祖家财万贯,田地无数,拥有大小水池360 个。兴祖家大业大,喜结交权贵。敕差都督蓝公到浙镇守,他就竭力进润。有一天,蓝公来到华家,见金盘玉盏照耀庭堂,歌舞儿女宛若仙葩,遂动了攫取之念。可是,兴祖不肯给予,只说:“其他任意择取,此留以乐暮年。”如此闯下大祸,那蓝公竟奏报朝廷称:“兹有华家兴祖者,兵丁数千,富可敌国,不早为防,后将难制。”朝廷下了圣旨,将兴祖逮捕了。

华家池也就逐渐衰落,有的池塘填为平地,但华家池的名字却延用了下来。关于这段逸事,有史记载:“华家池,大百亩。洪武初,艮山门外富民华兴祖构成榭基上,周植奇花异草,镇守都督蓝某见而欲之,兴祖不与,导致籍没。”似乎可以佐证。

 

华家池的历史

在抗日战争以前,华家池是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老校址;在1952~1998年间,为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下半年起,重新并入浙江大学。

 

经历七十余年的经营发展,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已积累了数十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建筑群,还有国内唯一成绩斐然的同位素实验室,以及陆续建设投入使用的中心大楼、图书馆,各学科的实验室、温室、果园、茶园、桑园、菜圃、大田作物、蚕室、植物园、牧场、养殖场等。其中的东、西教学楼、蚕桑馆、团结馆、和平馆、民主馆及小二楼别墅群,均为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轴线对称、大屋顶结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育类优秀建筑。

 

华家池的建筑

早在2005年,华家池建筑群就被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旧址内现存有先后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建筑共34幢,承担着教学、科研、居住等各种功能。

西斋,图书馆

神农馆,农学院华家池校舍

小二楼,昔日教职工的宿舍

位于蚕桑馆前的嫘祖像

神农馆、嫘祖馆、西斋(图书馆)与后期建造的小二楼、和平馆、民主馆、团结馆等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些历史建筑群,见证着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内容提供:浙江大学高端培训网

Copyright © 201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Reserved.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地址: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 电话:0571-8697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