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2-22 访问次数:1478次
近日,经过九个月的修缮,沉睡了九年之久的“睡美人”——之江校区钟楼面貌一新啦!
钟楼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竣工落成,原名“经济学馆”,为史量才先生的夫人和儿子遵史先生的遗嘱捐助而建。因该楼顶四面安装塔钟,钟声鸣响,江醒校振,故称为钟楼。
1936年6月,一座横亘于之江大学中轴线南端起点的红色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钟楼。她位于校园最南端,由校门拾阶而上,穿过钟楼门庭即进入中心广场。同时她还是旧址的最高建筑,可俯瞰钱塘江及整个校园,加上红砖清水外墙与独一无二的建筑结构,她立于钱塘江畔令人瞩目。因楼顶安装有机械鸣钟,故被称为“钟楼”,自建成起便是最具校园标志性意义的建筑。
之江旧址,自1911年作为之江学堂启用以来,虽经历史变迁,时代更替,但始终作为办学胜地使用至今。钟楼曾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过一代代学长学姐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如今的之江校区,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次钟楼修缮工程,主要对文物建筑结构加以修缮,并为满足使用功能对钟楼内部加以装修。钟楼修缮完善后,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入驻。
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曾在之江校区取景:通过电影镜头,红色钟楼与主楼前的大片草坪红绿映衬,感觉就像油画。
张静初饰演的地震幸存者和陆毅饰演的恋人正是相识于钟楼,图为剧照:报到完,陆毅同学带领张静初走出钟楼。
(内容提供:浙江大学高端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