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9-28 访问次数:4599次
G20杭州峰会,各类媒体将“杭州”以新闻的视角不断传入脑海。随之不禁让人又忆起西湖、忆起杭州、忆起这“人间天堂”,又忆起今年5月有幸前往浙江大学参与学习培训的点滴及借此留笔的《有感杭州》。
在此,与友友们分享......
2016年5月21日,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起飞,体验了“天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之后,落地素有“人间天堂”的杭州。
走进杭州,走进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银杏与香樟成为绿树成荫大道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为从未与象牙塔有缘的我来说,尝试着用“雾尽披天,萍开见水”的方式去认识全国排名第三的知名高等学府的点滴……
1[有感校训]求是,创新。
浙江大学的“求是”,可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竺可桢老校长曾阐述:“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就是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做出的正确决策,是对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正可谓:“求是”源远流长,“求是创新”前程似锦!
2[有感校风]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你来浙大做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老校长的一句话,把我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来浙大做什么?培训结束我回到工作岗位上我又将怎么做?
务实求真的校风把“求是创新”的校训融汇和扩展得如此浑厚,一时难以诠释。我简单的理解即为:秉承校训,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培育综合性人才和各学科人才,在求是的基础上,开掘创新,追求卓越。
3[细节有感]细节决定成败。
学员手册、笔记本、桌签、水杯,无处不在体现着浙江大学的细微之处。学员手册,让我明白了来浙大做什么?笔记本,带给我求知的暇想;桌签,让我知位其处;水杯,让我感知浙大的文化触觉。特别水杯上那句:“业精知路远,德高行天下”,让我从细微之处感知着浙江大学办学的每一个细节。
精彩课堂
浙江大学王国英老师的欢迎词和杨江云副局长的参训要求,把我们58名战友共同带进了“2016年玉溪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班(第一期)”的课堂。
夏立安、徐旭初两位教授从《十八大之后我国法制建设》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两堂课中,剖析正视与我们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制和社会问题,对于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我来说,确实是耳目一新,让我有了“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思路。
韦路、李有星、盛大力三位教授从《公共政务与舆情管控》、《非法集资案件的办理》、《反恐防暴》的课堂中,讲析了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和理论知识,让我有种置身硝烟战场之感。
朱法贞、徐知园、黄鹤三位教授从《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领导干部的情绪与压力管理》、《高效绩效管理智慧》的课堂里,深刻剖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立场?如何在高压的挑战中调适自己?如何打造干事创业,精诚团结的团队?这些思考在脑海中深深铬下印子。
培训班实地参观考察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及属下的四季青派出所,让我感慨差距的同时,有几个关键词深深的印入脑海:责任、细节、规范、执行!
其实我并没有点评教授课堂的评资,但能把理论与实践、高层与基层融汇得如此紧密的讲析与授课还是头一次见识,不得不惊叹所言。
(内容提供:浙江大学高端培训网)